—記重慶市科技幫扶集團派駐黔江區金溪鎮山坳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秦偉斐
秦偉斐,重慶市血液中心質量管理科黨支部書記。在科技幫扶集團派駐黔江區28位駐村第一書記中,秦偉斐是其中一個。當他得知單位需要派一名黨員干部參與鄉村振興工作時,他沒有半點猶豫,直接就說“就我去吧!”面對這堅毅果敢的回答,單位領導反而覺得有些不放心了:“你家里同意嗎?還是回家商量一下吧!”因為領導們知道秦偉斐的孩子還小,正需要父愛的關懷。然而,秦偉斐獲得了家里的支持。得到了單位領導的認可,于2021年5月20日,來到了山坳村。不過令秦偉斐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去呀,不知道前進路上有多少困難等著他呢?
一、進村就遇到大問題
山坳村,原名三坳村,因自然環境惡劣、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村民要走出村口,需要爬坡上坎翻越三個坳口,因得名三坳村。進村的第一天,他沿著村公路繞行一圈,山高、路又險又陡,村子在山坳里,山上的巖石全是風化石,土地少且不保水,屬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唯一感到安慰的是,通過脫貧攻堅,道路硬化到戶,村民居住房屋變好了。但心里仍然嘀咕:自然條件這么差,怎樣才能鞏固好“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呢?
正如秦偉斐心里想的一樣,進村沒多久進入連晴高溫天氣,村里幾戶出現了缺水,這可是個大問題!連續多天村里水都不夠,這個問題不解決,嚴重影響村民的生活。秦偉斐帶著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委會干部查看水源,原來是水源的流量減少導致季節性缺水,得找到新的水源補充才行。他們鉆山林,攀巖坡,經過幾天的辛勞,終于又在大山深處發現了新的水源,但是怎么把水源引到村的取水點呢?與村支書商量通過高差決定用管導流,于是協調金溪鎮解決了水管問題。同村支書一道組織村民安裝接水管,把兩處水源合為一處,保證了供水。
組織村民安裝接水管
剛解決好了這個居民點的水源問題,另一個居民點也因斷水“口渴”了。但這個取水點水源流量充足,不存在缺水問題,經檢查是管堵。幾千米的管道堵在哪兒呢?以前秦偉斐也沒有經歷過這些事,無任何經驗可談,只能用笨辦法使傻力氣,從取水口一截一截地去把(塑料)水管抱起來“查”,查找了兩個多小時,也就是1000多米的距離,正當秦偉斐和村委會干部累得支撐不起的時候,卻正好查到了堵塞處。排除了供水障礙,有效地保障了飲水問題。
秦偉斐找堵點
監測戶喻代育一家六口人,兒子是侏儒癥,女兒招了個上門女婿,前些年因為挖煤得了塵肺病,而今又患了皮膚鱗癌,兩個孫子還在讀書,生活過得異常艱難。秦偉斐決定從兩個方面進行幫扶:
一方面和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討論用低保為其兜底,又在城里為其尋找愛心人士蔡國強對外孫女在校學習期間生活費用進行幫扶,單位領導謝成兵為其外孫在校期間生活給予幫扶。
愛心人士了解情況
另一方面通過產業幫扶,讓其女兒喻登堯參加村里的集體養蠶,每天有100元的工資收入,一季有蠶有3000元的收入,讓這一家人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
不僅于此,秦偉斐還時不時到他們家問寒問暖,隔三差五地送米送油送小孩子衣服,一家人常常感動得熱淚盈眶:“秦書記好人??!駐村工作隊好人??!鄉村振興好哇!感謝政府感謝黨的好政策喲!”
一次秦偉斐回城,不知怎么喻登堯知道了,偷偷跑進大山,采摘了一大包芽(椿芽)菜,在秦書記離開前送到了村委,要秦書記帶回城里吃。秦偉斐很感動,理解村民樸實的感情,又忍不住批評她:“誰讓你去摘的呀,這么大的雨,出了問題怎么辦?你是家里的頂梁柱,不能出任何問題!”
秦偉斐(中)走訪監測戶
秦偉斐進駐山坳村后,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他發現村居點周圍的農田、房
屋,不具有防洪設施,為了避免下大雨,洪水沖毀房屋農田等。于是,協調多層領導對山坳村實行點對點幫扶,籌集資金92萬元,修繕和整治河體,確保農田和居民點不受山洪(水)襲擊,以免造成村民人身財產損失。
二、村里回了個年輕人
現在的農村最少見的是年輕人,山坳村里也缺乏青年人才。這讓秦偉斐感到村里缺乏活力,想發展產業也難得找到一個幫手。一個在外打工的“90”后姚良成回到了村里想養蠶致富。秦偉斐見到他像看到了村里的希望一樣高興??墒沁€沒有興奮多久,那年輕人看到村里的條件確實太差了又想放棄先前的想法,覺得還是打工來錢快。秦偉斐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很快做出決定:“無論如何要把他留在村里!”因為現在回村創業的青壯年本來就少,姚良成這一走,村里就更難留住年輕人了。單靠村里的“386199”怎么實現鄉村振興?
秦偉斐和金溪鎮的組織委員余賦馬上組織“攻堅克難”,動員姚良成留下來:“我們一起做,做出樣板來,讓大家看看,山坳村也能飛出金鳳凰?!?/p>
于是秦偉斐幫姚良成做設計規劃:在桑葉地里養土雞,在飼料中加青蒿(抗?。?,加桑葉2-5%(蠶吃了都長蛋白質,雞吃了肉質好),把玉米打成面,做成混合飼料給雞吃。這樣的土雞城里供不應求,你負責養,我負責幫你銷售。一只雞四五斤,賣一百元沒問題。你養多少我就給你賣多少,怎么樣?
還沒有開始養,“產品”就銷售掉了,哪還有什么后顧之憂呢?秦偉斐作了銷售保證后,還不定時去幫助了解桑葉雞生長情況。幫扶幫到這樣的程度,就是一坨冰,也被溫暖融化成水了。
如今姚良成在桑葉地里養了1200只雞,總收入可達十二萬,純利潤至少有五萬元。第一季度養蠶23張,收入四萬多元。四季一共養蠶將達到40張,純收入可達四萬到五萬元。關鍵是這解決了12個脫貧戶人員的就業務工,每個人一年至少收入八千元以上,一般都是一萬多,在村里這個貢獻很不小。最主要是他為村里立起了勞動致富的標桿,顯示出美好生活是可以奮斗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那些蠶吐的絲,就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蠶絲,那是為美麗鄉村編制的霓裳羽衣。那些雞,也不只是生物學意義上的雞了,那是山坳村的鳳凰,金鳳凰!
三、“三金”品牌“金鳳凰”
“金溪被服”,重慶衛之情服飾有限公司是重慶衛健委幫扶集團在脫貧攻堅期間時前任第一書記打造的服裝品牌,主要生產醫療系統的被套、大褂、床單等產品。老板劉廷榮是山坳村的退伍軍人,原來在湖南發展。在走訪中發現了引進回村,解決了80多個脫貧戶就業。因此前任第一書記劉昶成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前任做得越好,接手的繼任者壓力就越大。如何實現這一重大成果的鞏固和銜接呢?秦偉斐決定繼續深化這一品牌建設,與衛健委各單位銜接,為“金溪”被服找訂單,業務越做越大,范圍越來越廣,脫貧戶收入越來越多,最少的現已經達到四千多元/月,一般都在八千多元/月?,F在企業發展到金溪全鎮,分紅給各村集體。2021年山坳村集體分得紅利兩萬多元。
“金溪護工”,田維仙,以前在廣州打工,返鄉創立了健之情健康咨詢管理公司,也是是重慶衛健委幫扶集團在脫貧攻堅期間時前任第一書記打造的護工品牌。走訪中秦偉斐發現該公司管理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就帶她們公司主要領導到南充考察相關企業,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
那一次,對秦偉斐和田維仙來說可以說都是一次洗禮。
2021年7月10日,秦偉斐,田維仙一行4人早上6點多從黔江金溪鎮出發,差不多6個小時車程于下午三點多到達南充公司,剛好遇上公司半年總結,并現場觀摩公司的年中總結大會。4點多到南充市人民醫院實地查看該公司入駐醫院情況,并查看公司護工工作先進管理做法。5點多回該公司進行交流談判,對一些合作條款反復磋商、修訂,經過3個多小時的艱難談判,終于達成了合作事宜并簽下合作協議。因工作原因于晚上9點多啟程回黔江,一行都是由護工公司田總開車。
大約晚上12點半左右,達到四川鄰水某加油站時,田總說:“太累了,有點來不起了,秦書記你會開車不”。雖然,一路行程下來,此時秦偉斐已感覺到非常疲憊,但想到田總今天已經開了將近9個小時的車程,已經不容易了,加上一行4人中,除了田總,也只有他會開車,想到這,便主動擔起了駕駛員的責任。
可剛出加油站不久,便開始下起了雨,隨著不斷前行,突然,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瓢潑大雨傾瀉而下打在車窗外,車前的雨刮最大檔也無濟于事,好像就像一簾水幕,看不清前面的路,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大暴雨,并且還是大晚上的開車,此刻的秦偉斐,心揪得更緊,在這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高速路上,又不熟悉周圍環境。他緊緊把住方向盤,相信一定能安全走出這段暴雨路。這隨即放慢車速,開啟霧燈前行。果然,十幾分鐘后,雨量小了,安全了。大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提到嗓子的心才放下了。
跟著導航一路前行,當時滬渝高速與張南高速石柱段沒有全線貫通,只有沿著國道翻越大山,只記得時而上山,時而急彎,時而穿越幾個水簾洞子,時而又下山。行車途中,透過車窗外的風聲,感覺穿越峽谷的幽靜,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又覺得大山的陰森恐怖,秦偉斐大氣不敢出,屏住呼吸,全神貫注,這樣約1小時左右,終于回到張南高速,如釋重負。于凌晨三點到金溪鎮,此時的秦偉斐才感覺到全身的酸痛和疲憊。
從此過后,田維仙逢人就講:“我們的秦書記,既是我們的業務員,又是我們的管理員,還是我們的駕駛員?!?/p>
現在公司一共有護工400多人,除了病患護工、母嬰護工外,還有居家(照顧老人、接送小孩)康養護理等,業務拓展到渝東南各地及主城區各大醫院?,F在公司按產值的1.5%給金溪六個村分紅。去年山坳村分紅五千元,田維仙還另捐六千元的尿素支援蠶桑養殖。在秦偉斐的指導下,現在已創建并獲得AAA信用等級證書和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書。田維仙在2021年被評為了重慶市“巾幗文明先進個人”,成了山坳村飛出的金鳳凰。
“金溪農場”是當初脫貧攻堅期間衛健委幫扶集團創建的電商平臺。2021年9月份,金溪社區的田維偉找到秦偉斐:“秦書記,現在金溪鎮政府將農場交給我來管理,目前還沒起步,遇到很多困難,需要第一書記們支持?!?秦偉斐首先是了解相關政策以及平臺產品銷售等情況,了解到只有金溪菜籽油是自己主打產品,隨即指導進行商標注冊、包裝改進,產品送檢等。指導金溪更多農副產品進行包裝,送檢,出質量報告,打造品牌,通過“832”銷售平臺、衛健委及所屬各單位對接食堂、單位銷售這些農產品,到去年12月份銷售量就達到四百多萬元,解決了當地村民農副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為鎮人大代表介紹金溪農場
“‘三金’品牌的成功打造,為山坳村的金鳳凰起飛插上了翅膀,一定會飛得遠飛得高,一直飛!”秦偉斐滿懷信心地說。
主任編輯:張偉 記者:張朝鑫
- 熱門資訊
- 視頻資訊
-
暫時沒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