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xllff"></progress>

<meter id="xllff"><menuitem id="xllff"><menuitem id="xllff"></menuitem></menuitem></meter>

<address id="xllff"></address>

<big id="xllff"></big>

<noframes id="xllff"><address id="xllff"></address>

    <big id="xllff"></big>
    <address id="xllff"></address>

    <noframes id="xllff"><big id="xllff"></big>

      <form id="xllff"></form>

      全國
      省/直轄市
      • 綜合
      • 找項目
      • 找資金
      • 找技術
      • 找資源
      • 三農交易
      助推集群發展 實現資源共享
      2022-07-05市縣招商網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杭州6月22日電?。ㄓ浾哳櫞海?月20日下午,廣州客戶在網上向公牛電器下了30多萬元訂單,產品包括墻壁開關、LED燈、智能鎖等。系統審核確定后,信息傳回位于浙江慈溪市的智能倉庫。次日上午,智能倉運行,經過堆垛、輸送、電子標簽、分揀、掃描等一系列自動操作,將各類貨品集中到集貨區。中午,平臺裝貨完畢,發往廣東?!斑^去靠人力,每天僅能發貨3000—4000箱,每月出錯20—30次;現在每天發貨可達6萬箱,每年出錯僅1—2次?!惫V腔畚锪髫撠熑苏f。


        浙江2017年啟動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21年實施36個產業集群新智造和33家“未來工廠”試點,從數字化智能工廠到“未來工廠”,從企業上云到“產業大腦”,探索龍頭企業拉動,依托數字化快速提升產業集群發展質量,推動“浙江制造”更具競爭力。


        數據驅動智能化制造,數字化智能工廠遍地開花,個性化定制愈加普遍。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車間里,成排的一次成型設備在飛速轉動:只需半小時,一根線進去,出來就是一件針織毛衫?!拔覀兊墓I互聯網連接每一臺設備,客戶一有需求,后臺馬上發指令給相應設備投入生產。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支持,讓產品質量精準可控,也迅速贏得更大市場?!备笨偨浝砝盍④娊榻B。浙江提出,加強全要素、全產業鏈連接,實現訂單、技工、產能資源和數據共享,到2025年,開展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生產的規上工業企業占比分別達20%、10%。


        浙江省民營經濟發達,除了5萬余家規上工業企業,大量小微企業也通過加入云平臺,搭上數字化快速列車。新昌縣軸承產業以中小微企業為主,2萬余臺設備接入“軸承云”后,設備綜合利用率從48%提升到63%,能耗下降10%,行業整體競爭力大大提升。


        浙江為“智造”未來繪出藍圖:打造一批創新引領型工廠、行業示范型工廠、協同共生型工廠、服務發展型平臺工廠。這些工廠并非單兵作戰,而是按產業分布,組成高精尖企業集群,提升產業競爭力。


        舜智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正中的大屏幕上,星星點點的藍色數據不斷跳躍,這里是電機“產業大腦”所在地,天南海北的電機在此聯通?!斑^去判斷電機故障,靠老工人貼身耳聽手敲?,F在接入‘產業大腦’后,即使千里之外,也能迅速精準發現異樣。我們剛對海南省一家電廠的主電機發出故障預警,告知企業馬上檢修?!笨偛脛⒆討c介紹,依托“產業大腦”,電機產業集群有了跨越式發展:企業生產效率提升50%以上,故障停機時間減少80%以上。


        “有了海量數據,‘產業大腦’具備強大自我學習能力,能分析產業景氣指數、預警市場波動、研判經濟形勢。未來,‘產業大腦’將為企業生產、銷售全過程提供精準服務?!闭憬」I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劉兵介紹。


        2021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營業收入規模首次超過信息服務業,利潤首次突破千億元,全省培育出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423家、“未來工廠”61家。


        浙江提出,到2025年,實現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平臺全覆蓋、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重點細分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3日 03 版)

      (責編:白宇、胡永秋)


      復制文本鏈接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