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退役軍人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重慶努力推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穩步向前,全力打通服務退役軍人“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共1.2萬余個,實現“全覆蓋”。
機構組建:
全力打通服務退役軍人“最后一公里”
建立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是解決政策落實、服務保障“最后一公里”的關鍵舉措。
“您好,請問您需要了解哪方面的政策?”“我想問一下優待證的辦理流程?!薄B日來,部分退役軍人走進渝北區雙鳳橋街道鳳鳴路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咨詢優待證的辦理事項。
該服務站占地900余平方米,環境優美;室內設有接待辦事大廳、交流接待室、文化活動室和多功能會議室,退役軍人在這里既能享受好的服務,還能參加服務站組織的各類活動。
鳳鳴路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是全市諸多示范型服務站之一。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全市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逐步從有到優,縣級、鄉級、服務對象在300人以上的村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全部達到全國示范型服務中心(站)創建標準。
同時,全市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系統還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聚焦紅色精品“退役軍人之家”示范創建,集中打造48個退役軍人服務站。其中,渝中區上清寺街道、沙坪壩區土主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在全國完成“百年奮斗歷程上的百家服務站”實踐展示,以點帶面、示范帶動、輻射周邊,實現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從有到優、效能提升的巨大轉變。
用心服務:
努力讓退役軍人獲得感成色更足
小小服務站,發揮大作用。
全市各級著眼“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目標,不僅把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成廣大退役軍人“歸隊”“回家”的暖心營地,更是發揮就業創業、走訪慰問、幫扶解困、權益維護、思想引領等職能作用,推動退役軍人政策落實落地的“服務站”、“橋頭堡”。
生活有關愛,就業有保障。在九龍坡區九龍街道,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通過組織退役軍人參加專場招聘會、專業技能培訓會,對接相關部門為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崗位,引入企業打造就業創業園地等方式,為退役軍人提供細致入微的就業創業服務。
這是全市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系統用心用情關愛退役軍人、為他們提供暖心服務的縮影。
全市充分發揮服務保障體系“一貫到底”優勢,探索便捷化、精準化、親情化服務。江北區“指導員在線”、武隆區“兵支書”、大足區“三坎、三聲、三有”、沙坪壩區“五小”工作法等品牌服務,將關心關愛送到退役軍人心坎上。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全市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渝北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獲評全國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先進單位。全市3名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主任(站長)獲評全國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先進個人,6名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主任(站長)獲評全國“百名優秀主任(站長)”。
作用發揮:
激勵退役軍人建功新時代
好的“服務激勵”,讓退役軍人在回歸地方,投身經濟社會發展時眼里有路、心里有底、身上有勁。
萬州區周家壩街道燕灣小區曾經是一個環境較差的小區。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王冬了解到該小區有43名退役軍人之后,立馬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走訪動員退役軍人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隨即,燕灣小區“退役軍人之家”建立起來,退役軍人們紛紛亮明身份,主動認領小區“信息員、宣傳員、調解員、巡邏員、排危員、輔導員、保潔員”等職責,充分發揮“基層治理領頭雁”“文明新風傳播者”的作用,參與小區服務管理。如今,該小區發生了大變化,干凈、整潔、漂亮,成為了全區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的一大亮點。
2021年,燕灣小區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獲評重慶市“最美退役軍人”。
這也是全市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中,充分發揮退役軍人服務的杠桿作用、情感的紐帶作用,引導退役軍人積極參加經濟社會建設、應急搶險等志愿服務,在奉獻社會中彰顯價值、贏得尊重、增進認同的生動實踐。
截至目前,全市依托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廣泛組建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5500余支,動員組織退役軍人6萬余人次投身疫情防控、抗洪搶險一線,充分體現了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一貫到底”的組織優勢和退役軍人“退役不褪志 退伍不褪色”的硬核力量。
同時,鼓勵優秀退役軍人擔任基層治理網格員、“兵教員”等,全市有6600余名退役軍人依法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用實際行動為黨旗軍旗增光添彩、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責編:秦潔、劉政寧)
- 熱門資訊
- 視頻資訊
-
暫時沒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