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xllff"></progress>

<meter id="xllff"><menuitem id="xllff"><menuitem id="xllff"></menuitem></menuitem></meter>

<address id="xllff"></address>

<big id="xllff"></big>

<noframes id="xllff"><address id="xllff"></address>

    <big id="xllff"></big>
    <address id="xllff"></address>

    <noframes id="xllff"><big id="xllff"></big>

      <form id="xllff"></form>

      全國
      省/直轄市
      • 綜合
      • 找項目
      • 找資金
      • 找技術
      • 找資源
      • 三農交易
      遠覺南華宮斷想
      2022-06-30市縣招商網

      作為榮昌最后的南華宮,你應該披著瑰麗的新裝,揚起如蒼鷹翅膀般的飛檐,吞吐著絡繹不絕的人群。

      可是你沒有。

      宛如一位披著破爛衣服、佝僂著殘軀的老人,你顫巍巍地屹立在我們的眼前。

      不知何時長到屋頂的野花野草,似乎在傾訴著你的落魄與哀傷,正大門的木質墻面褪色得不成樣子,卻遠遠好過你右邊那一堵用木工板遮遮掩掩的墻,唯獨戲臺下方的橫梁上,那一長一短兩幅木雕畫,在一堆凌亂的雜物中凸顯出你當年的絕倫風姿。

      你為什么會立在這里?究竟遭受了什么樣的不幸,以致于淪落到如此地步?你又是如何熬過了這漫長的歲月……

      我們沿著當年的演教寺(現在是小學)一路走來,探尋了一直在不遠處陪伴你的兩棵黃葛樹,當同行的女士在驚嘆170多年和200多年樹齡的時候,才想起在演教街拜尋你的歷史。

      清康熙年間,一群廣東的客家人奉旨入川,經過長途跋涉,一路西進,來到了榮昌的西北部,見這兒山清水秀,便安頓下來。然而地廣人稀,又缺少祭祀、娛樂的場所,他們如同其他“湖廣填四川”的人群一樣,自覺聯合起來,花費了數年光陰才誕生了你。

      漫長的兩百多年,是你榮光的歲月。每天都有進進出出的男女老少前來祭拜南華老祖,每逢重大節日都有客家人來祭祀、聽戲、辦燈會等,大把大把的香燭攜帶著各種美好愿望熏得你如癡如醉,鑼鼓喧天的川劇招引著擠滿樓上樓下的人百看不厭,繁華紅艷的燈會吸引著十里八里觀燈猜謎的人樂此不疲。你,年輕過,開心過,然而并不高調。

      從七十多年前開始,你遭遇了生命的低谷。你從屬于遠覺鎮的廣東移民所有,歸為國有,你變成了服裝廠廠房,變成了幼兒園,變成了教師宿舍,你曾擁有的塑像、香爐等早已埋沒不見蹤跡,你曾擁有了數百年的名字也隨著宿主的變化而變化。你,抗議過,抱怨過,然而并不寂寞。

      三十多年前,當榮昌僅剩的幾處南華宮以危房拆除時,你幸運地成為唯一。不過,迎接你的是再次易主,你毫無選擇地淪為三戶人家的住宅,從此,你迎來了由“宮”到“宅”的轉變:原本寬敞的院落被砌了墻,立起幾間屋子,又增添了豬圈、廁所,戲臺上也逐漸堆放起水缸、谷草、簸箕、板凳……更讓你痛心的是,先前精美的人物花草雕刻也在日復一日的“宅”侵蝕中逐漸模糊。你,失望過,痛苦過,只剩下滿腔的孤獨。

      十六年前,你似乎迎來了轉機,一篇圖文資料《三百年“南華宮”戲樓被用作豬圈》在中國新聞網、新浪新聞、搜狐新聞等網絡刊登,記者說縣政府已開始采取措施,以加強對你的研究和保護。六年前,重慶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筑名錄有了你的名字,第二年,印著“重慶市優秀歷史建筑 遠覺鎮南華宮戲樓”的牌匾就掛在了你的大門口。然而,時至今日,你的命運依舊沒有得到半點改變,你還是只剩下兩個七旬老人(當然,在你的眼中,他們不過是你看著長大的兩個小孩子)看守的“宅”,縱然不久前你的大門處被拉起一道安全警戒線,卻絲毫沒有減緩你日漸衰敗的進程。

      在把我們這群作家協會成員當作“救星”的熱心居民口中,我們聽出了他們的熱望:重建你昔日的容顏,盡可能保留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廣東移民會所印記,將新農村書屋的書籍陳列到你的屋子,將小院講堂安置在你的戲樓上……要真真實實見證你的人聲鼎沸——這其實就是你的心聲??!

      再次凝望整個遠覺鎮最古老的你,我們久久難以離去。

      四海五湖如浮萍,青山何處覓鄉愁?你的身上,不知懷揣了多少遠覺人的鄉愁,不知珍藏了多少遠覺人記憶中的夢,也許“經歷浩劫,損傷了肌體,卻保留和鍛煉了靈魂和精神”的你,更適合正在找回文化自信的新時代。

      恍惚中,再次煥發青春的你,正笑盈盈地看著一個個邁入你大門的尋訪者……


      編輯:張偉作為榮昌最后的南華宮,你應該披著瑰麗的新裝,揚起如蒼鷹翅膀般的飛檐,吞吐著絡繹不絕的人群。

      可是你沒有。

      宛如一位披著破爛衣服、佝僂著殘軀的老人,你顫巍巍地屹立在我們的眼前。

      不知何時長到屋頂的野花野草,似乎在傾訴著你的落魄與哀傷,正大門的木質墻面褪色得不成樣子,卻遠遠好過你右邊那一堵用木工板遮遮掩掩的墻,唯獨戲臺下方的橫梁上,那一長一短兩幅木雕畫,在一堆凌亂的雜物中凸顯出你當年的絕倫風姿。

      你為什么會立在這里?究竟遭受了什么樣的不幸,以致于淪落到如此地步?你又是如何熬過了這漫長的歲月……

      我們沿著當年的演教寺(現在是小學)一路走來,探尋了一直在不遠處陪伴你的兩棵黃葛樹,當同行的女士在驚嘆170多年和200多年樹齡的時候,才想起在演教街拜尋你的歷史。

      清康熙年間,一群廣東的客家人奉旨入川,經過長途跋涉,一路西進,來到了榮昌的西北部,見這兒山清水秀,便安頓下來。然而地廣人稀,又缺少祭祀、娛樂的場所,他們如同其他“湖廣填四川”的人群一樣,自覺聯合起來,花費了數年光陰才誕生了你。

      漫長的兩百多年,是你榮光的歲月。每天都有進進出出的男女老少前來祭拜南華老祖,每逢重大節日都有客家人來祭祀、聽戲、辦燈會等,大把大把的香燭攜帶著各種美好愿望熏得你如癡如醉,鑼鼓喧天的川劇招引著擠滿樓上樓下的人百看不厭,繁華紅艷的燈會吸引著十里八里觀燈猜謎的人樂此不疲。你,年輕過,開心過,然而并不高調。

      從七十多年前開始,你遭遇了生命的低谷。你從屬于遠覺鎮的廣東移民所有,歸為國有,你變成了服裝廠廠房,變成了幼兒園,變成了教師宿舍,你曾擁有的塑像、香爐等早已埋沒不見蹤跡,你曾擁有了數百年的名字也隨著宿主的變化而變化。你,抗議過,抱怨過,然而并不寂寞。

      三十多年前,當榮昌僅剩的幾處南華宮以危房拆除時,你幸運地成為唯一。不過,迎接你的是再次易主,你毫無選擇地淪為三戶人家的住宅,從此,你迎來了由“宮”到“宅”的轉變:原本寬敞的院落被砌了墻,立起幾間屋子,又增添了豬圈、廁所,戲臺上也逐漸堆放起水缸、谷草、簸箕、板凳……更讓你痛心的是,先前精美的人物花草雕刻也在日復一日的“宅”侵蝕中逐漸模糊。你,失望過,痛苦過,只剩下滿腔的孤獨。

      十六年前,你似乎迎來了轉機,一篇圖文資料《三百年“南華宮”戲樓被用作豬圈》在中國新聞網、新浪新聞、搜狐新聞等網絡刊登,記者說縣政府已開始采取措施,以加強對你的研究和保護。六年前,重慶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筑名錄有了你的名字,第二年,印著“重慶市優秀歷史建筑 遠覺鎮南華宮戲樓”的牌匾就掛在了你的大門口。然而,時至今日,你的命運依舊沒有得到半點改變,你還是只剩下兩個七旬老人(當然,在你的眼中,他們不過是你看著長大的兩個小孩子)看守的“宅”,縱然不久前你的大門處被拉起一道安全警戒線,卻絲毫沒有減緩你日漸衰敗的進程。

      在把我們這群作家協會成員當作“救星”的熱心居民口中,我們聽出了他們的熱望:重建你昔日的容顏,盡可能保留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廣東移民會所印記,將新農村書屋的書籍陳列到你的屋子,將小院講堂安置在你的戲樓上……要真真實實見證你的人聲鼎沸——這其實就是你的心聲??!

      再次凝望整個遠覺鎮最古老的你,我們久久難以離去。

      四海五湖如浮萍,青山何處覓鄉愁?你的身上,不知懷揣了多少遠覺人的鄉愁,不知珍藏了多少遠覺人記憶中的夢,也許“經歷浩劫,損傷了肌體,卻保留和鍛煉了靈魂和精神”的你,更適合正在找回文化自信的新時代。

      恍惚中,再次煥發青春的你,正笑盈盈地看著一個個邁入你大門的尋訪者……


      作者姓名:向開成

      編輯主任:張偉


      復制文本鏈接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